素有美国“高频交易之父”的Thomas Peterffy预言,不远的将来,将有大多数美国证券经纪商因为成本增加、收入减少和越来越多的监管负担而遭淘汰。 在美国由Thomas Peterffy一手创建的盈透证券(Interactive Brokers)是非银行券商巨头。他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美国的证券经纪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断增加的监管规则和不断降低的佣金。可能只有少数券商能承受这些新挑战。经纪商现有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怀疑。他预言,只有非常少的经纪商能活下来,也就是那些技术最先进规模也很大的经纪商才会继续活下去。活下去的经纪商可能只有2成。这些公司也因为能活下来而变得更加强大。证券公司将来会为客户提供更多半自动化的程序化交易模式。股票交易也将变得非常高效、而且价格低廉。不久的将来,因为技术的发展,而使佣金降低,同时也增加了投入的成本,也会带来更为严峻的竞争压力。投资者也改变了习惯,从以前的个人选股变成了接受投资策略。证券公司还将面临沉重的监管负担。 KBM世界研究部门经理Fred Cannon虽然对证券公司数量会骤减8成表示怀疑,但也承认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成本上升的压力,不管是人力成本还是其他方面支出。用Fred Cannon的话说,经纪商行业属于产能过剩行业。实际上,剧美国金融业监管局统计,登记注册的经纪商确实有减少的迹象。现在大概在4000家左右,相比2011年减少了500家证券公司。 Interactive Broker(盈透证券)的名字,在世界外汇和证券行业中尽人皆知,这也是非常独特的地方。跟其他单纯的外汇经纪商相比,IB盈透作为纯正的ECN平台,不仅可以交易外汇,还可以交易期货和股票,外汇只是其占比很小的业务,只有百分之9左右。如果你是一名行业从业者,一定很想了解这家公司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史。作为Interactive Broker的创始人,Thomas Peterffy是如何带领公司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作为一个基本不懂英语的匈牙利人是如何在华尔街开启了自己的财富之旅的呢? 二战炮火下出生,移民美国初涉华尔街 二战时期的1944年,Thomas Peterffy出生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一家医院的地下室里,出生那天正好碰上俄罗斯炸弹袭击。他的童年在饥饿困苦中度过,为了躲债,经常不得不跟着父母在半夜里搬家。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Thomas Peterffy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做生意赚钱,帮助家里的想法。在中学时,他就开始走私口香糖和倒卖邮票赚钱。在1965年 Peterffy移民到了美国,刚到纽约时,几乎身无分文,而且连一句英语都不会说。 在计算机刚刚要普及的时候, Peterffy通过自学编程帮助公司设计了一套数据库,并因此得到了每周65美元的薪水,这也让他成为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程序员。1967年,他跳槽到了Aranyi公司,这是一家为华尔街客户设计计算机系统的公司。在Aranyi公司的三年时间里,使他对金融市场有了了解,并且逐级成为当时华尔街数量稀少的程序员的顶尖人物。 1969年,Peterffy跳槽到了Mocatta Group,这是由纽约金融市场的传奇人物Henry Jarecki一手创建的公司,Henry Jarecki是个医生,在纽约期货市场也是赫赫有名,特别是后来,在对美国亨特兄弟操纵白银交易中大获全胜,声名远播。 在Mocatta Group期间,Peterffy很受Jarecki的赏识,工作如鱼得水,同时他的计算机编程技术也得到了发挥,并在同年创造出华尔街首个“黑盒”这是一个通过读取行情数据,并经过一系列的运算后,产生交易指令的系统。这就是当前“高频交易”的最原始的模式。也可以把Peterffy叫做“高频交易”的鼻祖。 坎坷创业路,美女引来滚滚财 1977年,当Peterffy积累了20万美元的时候,他在美国股票交易所用3.6万为自己买了一个交易席位,从此开始交易期权(美国股票交易所也可以交易期权),开始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于1993年创办了电子经纪公司Interactive Brokers。2010年12月该公司首次向投资者分红。 刚开始的时候,Peterffy在期权交易上进行的不是很顺利。即使他小心翼翼的操作,但还是有失误的时候,在一次交易中,Peterffy一次就损失了16万美元,这对于这个年轻的交易员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自此他发誓跟方向性交易告别,转而只做对冲性交易。 还好,Peterffy没有被打倒,重新投入战斗。由于英语基础不好,Peterffy不能像其他交易员那样和庄家们交流和闲聊,看见这个英语带着浓重口音的匈牙利人,庄家们就躲开了,因此他的单子能够被庄家成交的不多。 当时在美国的金融市场里,从业者基本都是男人,Peterffy突发奇想,特意雇佣了身材曼妙的“金发女郎”来当他的交易员,这些美女交易员只需要根据他的程序指令进行交易就行,不要什么交易盘感。这一奇招让Peterffy一直不景气的报单流来了个大逆转。这些性感美女一下子吸引了市场里庄家们的眼球,这样胸大无脑的对手,谁不愿意和她交易呢。 自此之后,Peterffy凭借着自己的商业头脑和超强的技术,每年赚到了超过100万美元的丰厚利润。随着交易量越来越大,盈利也开始扶摇直上,在1986年,纽约证券交易所简直变成了Peterffy的提款机。公司把100万美元的初始资金,到年底时取得了400%的年回报,达到了500万美元。同时在股票期权上的交易,必须要在股票市场对冲,这让他在股票市场的成交额也大幅上升。 建立自动化交易系统,每年赚2500万美元 Peterffy意识到利用自己的算法程序,成交量越高越可以增加利润同时降低风险。于是,他决定加入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的做市商行列。但是庄家们早已经受够了数次被Peterffy打败的滋味,威胁他想要当做市商,就必须在一部分期权上同时保持买和卖两个方向的报价。 Peterffy的交易又一次遇到障碍,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苦思冥想。最后一个潜藏在脑海里的念头闪现出来:利用掌上电脑。经过与AMEX官方数次争辩后,AMEX只同意Peterffy的交易员可以带便携式的小型电脑进入交易场所。可是那时是30年前,哪有什么便携式电脑呢。IPAD还没有生产出来。 1987年的某一天,纳斯达克的工作人员到 Peterffy位于世贸中心的公司所在地,进行例行检查。看看他是怎么进行交易的,在工作区内,工作人员只看到纳斯达克终端机上连接着一台IBM电脑,所有庞大的交易量都只靠这一台IBM电脑,完成,感到非常震惊。当得知 Peterffy是通过外接,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偷取纳斯达克的行情数据,来实现电脑的自动化交易时,工作人员立刻要求 Peterffy停止这样的行为,因为纳斯达克的软件是为人工看行情,并且是手工键盘敲入交易指令而设计的。但是 Peterffy却破译了数据,改用了自动化交易。 Peterffy再次遇到了挑战,纳斯达克要求停止外接行情数据,并且交易必须通过纳斯达克的终端键盘来执行,Peterffy利用一周时间,和他的软硬件工程师们研制了一台全新的自动化交易设备。现在他们的交易流程是这样的:在纳斯达克终端机前放一个大型放大镜和照相机,把行情数据实时的捕捉下来,发送到IBM电脑上,再通过电脑程序发出交易指令,指令再通过电线传送到全自动打字机上,这样就实现了纳斯达克要求的必须通过键盘执行的条件。看起来挺绕吧,为了达到要求,把本来简单的过程变复杂了。 当纳斯达克的工作人员再次来检查的时候,当看到键盘像机关枪一样响着,另一边一个机械手不停的敲打着键盘下单时,惊呆在那里,从此,纳斯达克再也没来找麻烦。 1987年,一年时间Peterffy赚了2500万美元,这套新的自动化交易系统起了决定性作用。那以后,Peterffy进行了许多创新,开发设计了更多的算法和系统,参与到更多的交易品种和市场中。那些新市场,尤其引起他的兴趣,在这些市场里竞争更少,机会更多。 IB盈透诞生,Peterffy的个人财富到达135亿美元 在1978年的时候,Peterffy成立了一家叫T.P.&Co.的公司,并于几年后重组为Timber Hill Inc.公司,这个时候,Peterffy的经纪业务已经走上正轨;Timber Hill Inc.公司发展迅猛,2001年正式更名为InteractiveBrokers Group LLC,也就是盈透证券集团。2007年5月4日,盈透集团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NASDAQ: IBKR。开市钟声敲响后,Peterffy的公司市值为120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第二大IPO. 1999年的时候,高盛曾出价9亿想要收购Peterffy的公司,但Peterffy想卖30亿,最终没能成交。 2015年在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排名上,Peterffy凭借净资产135亿美元排名第33位。 在一次美国期权业年会上,Peterffy被授予终身成就奖,以肯定他对美国期权行业做出的伟大贡献。 在会上,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提到了努力和运气,还有美国优越的创业环境。 程序员和工程师是IB盈透赢取胜利的保证 在IB盈透,有75%的员工是程序员和工程师。工程师就是公司盈利的保证。凭借IB集团强大的研发和经济基础,IB盈透成立的数十年来,不断进行技术革新,获得了广大投资者的信赖,并且逐渐在互联网券商中崭露头角。 这种凭借计算机技术,利用程序化交易的独特运作模式,最大程度的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收益。据盈透证券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在招聘新员工时更加注重吸收工程师和程序员等技术型人才,这也是未来证券公司发展的方向。
相信在程序化交易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Peterffy的公司一定会有更大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